《36氪》:集創北方副總裁蔡瑩:賦能中小企創新,推動產業鏈整合
作為一家重視研發的IC設計企業,集創北方承辦此次賽事,也希望挖掘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新企業,與集創北方建立深度鏈接,從而推動整體產業鏈的協作發展。
缺芯浪潮下,電子產業里挑戰與機遇并存。據《經濟觀察報》此前報道,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集創北方”)的移動顯示芯片已經進入一線手機廠的供應鏈,這也意味著在LCD顯示芯片市場上國產芯片企業站上了與國際廠商同臺競爭的擂臺。

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就在今年8月11日,由集創北方承辦的“創客北京2021”集創北方·集成電路設計專項賽決賽,以線上路演的形式舉辦。本次比賽也是集創北方響應國家號召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整合產業鏈資源的一次重要嘗試。據悉,“創客北京2021” 集創北方·集成電路設計專項賽以集成電路設計為主題,圍繞生物特征識別傳感器以及特征比對算法,圖像質量(picture quality)處理算法以及RTL實現征集相關集成電路優秀項目。
在與36氪的對談里,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蔡瑩提到,作為一家重視研發的IC設計企業,集創北方承辦此次賽事,也希望挖掘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新企業,與集創北方建立深度鏈接,從而推動整體產業鏈的協作發展。以下是36氪與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蔡瑩的訪談實錄:

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蔡瑩
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推動整合產業鏈
36氪: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集創北方選擇承辦此次集成電路設計專項賽?有哪些深遠意義?
蔡瑩:作為一家重視研發的IC設計公司,集創北方不只重視企業本身技術研發,同時也在關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進展。在2016年我們收購了美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iML,2018年又發起設立了產業投資基金,隨后投資了10余家產業上下游的設計、設備公司。

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此次集創北方承辦集成電路設計專項賽,第一是響應北京市經信委的號召,從企業端結合政府端的政策賦能,共同推動企業、產業鏈條的整體發展;第二也是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夠挖掘到一些具有技術特色的公司,與集創北方建立深度合作與鏈接。
36氪:作為本次賽事的評委,從一個投資人角度而言,您個人會更多關注參賽項目的哪些方面?
蔡瑩:我覺得可能最吸引我的是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
因為集創北方承辦這次賽事,是希望通過自身產業鏈的資源,協助創新創業企業們更好地理解市場和適應市場,增強他們的團隊管理能力、市場認知能力以及快速成長能力,通過賦能這些企業,幫助他們走向成熟和發展。所以最前期,我們會更看重這些素質與能力。
36氪:您個人對于這種創新力的評估,會有一些量化或具體的標準嗎?
蔡瑩:就大賽的評估而言,一方面我個人希望看到對于產業鏈的新理解以及對于新技術的創新布局;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企業能夠腳踏實,結合產業的實際需求來做研發和產品定義。一些大學研究院的某些項目,會偏向于基礎科學的研發以及相關實驗。而作為一家企業,我們更接近市場,熟知行業需求和痛點。
36氪:本次賽事跟往年有什么區別?
蔡瑩:我覺得創客大賽一直不斷的進化,從去年開始,專項賽事就是瞄準幾大產業方向,聚焦細化對產業創新進行精準扶持與賦能。
集創北方此次承辦集成電路專項賽,其實也是針對面板驅動及相關產業,基于自身對于產業的理解,重點挖掘大賽里的創新技術和創業團隊。集創北方是以能夠推動創業與合作落地的角度,來對此次大賽進行支持的。
36氪:通過此次賽事,是如何實現產學研與政府端的資源整合與對接呢?
蔡瑩:針對本次大賽的項目,我們會圍繞市場與學術端進行鏈接與整合。
一方面,我們會對項目進行指導,給予他們市場對于技術發展需求的明確指引;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借助項目的研發資源,加強產業重點技術的布局,關注后期開發,并進行深度合作。
聚合產業資源,打造集創生態鏈
36氪:作為行業龍頭企業,集創北方對產業上下游的企業會有哪些系統的賦能措施?
蔡瑩:第一層面,前期我們會關注產業鏈上已經可以成為合作伙伴的企業,通過業務合作,給予直接的產品需求與技術指導;第二層面,集創北方會定向與大學研究院進行針對性的共同研發和前期布局;第三層面,在整個產業鏈上,通過我們的產業基金,廣泛的投資布局國內優秀的產業鏈相關公司。
36氪:近幾年政府也在加大對于IC產業的扶持,您認為從政府端、企業端以及學界,怎么實現打通與配合?
蔡瑩:近年來“提高國產化率”的討論很多,確實也切中了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痛點。當前的國際環境下,窗口被打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大型的終端企業愿意布局以及嘗試供應鏈的國產化,這給我們提供了發展機遇。
目前政府、產業以及學界這三端的配合打通,其實就是各司其職,政府進行政策的方向性引導和布局??梢钥吹絿乙约案鞯胤秸娂娡瞥隽恕笆奈濉卑l展規劃,將集成電路半導體放在了重要位置,并明確了各地如何在“十四五”期間落地產業的想法,包括制造業、芯片設計以及整體產業鏈在地方的布局,同時加強了人才引進的扶持力度。
企業則需要緊緊圍繞市場端的需求,對標國際先進企業的發展節奏,包括我們集創北方這幾年也已經從追趕轉化成接近超越的狀態,已完成了一些先進技術的布局。希望學術界與產業方相結合,拿到市場的直接需求和能夠落地的產品方向和技術指標,有方向性地來做定向的研發。
36氪:在缺芯潮持續的情況下,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會是怎樣的?
蔡瑩:缺芯潮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去年全球顯示面板驅動IC (含TFT-LCD及OLED)市場總規模約90億美元,市場集中度很高,以韓國和中國臺灣供應商為主。與此同時,中國大陸顯示面板產能全球占比已超60%,國產驅動IC廠商處于快速成長階段,存在巨大的本土優勢。
因此通過此次大賽,集創北方會持續圍繞市場端的發展趨勢,比如物聯網的興起會催生新的屏顯設備,伴隨未來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的增長,遷移芯片設計方向的重心。集創北方正在進行積極的布局,力爭早日成為全球領先的顯示控制芯片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原文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294992376710159&wfr=spider&for=pc
相關新聞
- 2023-05-18
2022年LCD智能手機DDIC市場份額:聯詠/奕力/集創北方居前三
- 2023-05-16
亦莊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 96項關鍵技術實現突破
- 2023-04-19
國內OLED驅動芯片自研進程提速